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深知「醫護改革」對婦女尤為重要,為了廣泛諮詢婦女界的意見及表達婦女界對「醫護改革」的關注,特別通知過千位會員及三十五個本會團體會員出席於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假香港婦協如心服務中心舉辦「醫護改革研討會」,並邀請到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擔任主講嘉賓,親臨闡述「醫護改革」及與出席者研討。本會經討論後對「醫護改革諮詢文件」有以下的看法:
(一) 本會歡迎「醫護改革諮詢文件」所提出的大方向,包括:保障和促進市民的健康,向每個人提供高質素的終身全面醫護服務,以大眾負擔得來的價錢,向市民提供服務和有充足經費,應付長遠需要。
(二) 本會同意一個完善的醫護制度可以保障和促進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減少和消除殘疾。現時的醫療制度有不少不足及有待改進的地方,確實需要改革以切合目前和未來的需要。
(三) 「頤康保障戶口」計劃在長遠來說是對大眾有好處的,因為可減少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亦等於減低加稅的機會和對下一代的負擔,也避免了醫護質素下降的可能。但是,由於強積金推行未幾,政府再推出醫療供款制會對民生造成壓力,帶來市民更大的心理壓力,令消費意慾進一步萎縮。同時,諮詢文件中建議的供款年齡和幅度值得再加商榷,至於其餘細節也欠清晰和全面性。
(四) 我們贊成改善病人投訴機制,於衛生署設立申訴處,協助病人提出申訴。藉著申訴處的成立,市民可在投訴時向處內專業人員尋求意見和協助。
(五) 中醫藥在本港相當普及,除為病者提供多一種治療方式外,亦可補西方醫藥的不足。所以,我們贊成發展中醫藥研究及在公營醫護系統內提供中醫服務,促進中西醫學合作,造福市民。
建議
此外,本會對「醫護改革」有如下建議:
(一) 資源改革
政府應嚴格執行濫用資源的措施,例如轉介非急症病人到門診求醫,避免配發多於所需的藥物等。另一方面,現有的醫護資源必須增值,例如減少醫護人員的行政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可更專心地照顧病人。現在,公共醫護服務的成本較私營服務為高,使收費改革和公平分配資源等方面造成一大障礙。本會認為政府應以設法提高成本效益為全面改革旳第一步。
(二) 收費改革
現在公立醫院的收費比私家醫院的低。在提升公立醫護服務質素之同時,又應實行「用者自付」和「徵富濟貧」的原則。否則既會增加政府的龐大醫護開支,又不能公平地分配資源,反而增加市民濫用公共資源的情況,並且窒息私營機構的生存間﹐令整體醫療架構因缺乏多方位而使服務質素下降。
(三) 專業改革
公立醫院醫生常有因人手不足以導致當值時間太長而休息時
間太短的問題,卻有不少醫學院的畢業生找不到實習醫生的空缺。本會建議改革醫生的級別制度,讓醫學院畢業生有更多的實習機會,又能同時分擔主任醫生部分的工作。
(四) 「頤康保障戶口」計劃
根據諮詢文件內容,「頤康保障戶口」是類似「強積金」之儲蓄計劃,但不是一個保險計劃。換言之,有能力的市民最後都要自己承擔供款不足支付的醫藥費用,而政府則要繼續承擔沒有能力的市民所需的醫藥費。最終,公眾仍舊會依賴由公帑補貼的公共醫護設施,令政府在這方面的開支不斷擴大。此外,只有少部分人士可以負擔需求愈來愈少而又昂貴的私營醫護服務。
另一方面,有些市民除了供款外,還要為將來退休後一個不知數目的醫藥費用之餘數籌謀。所以,我們建議政府應進一步研究單純儲蓄、或保險、或兩者兼備、或多元化的醫護計劃,給予市民更大幅度的選擇,例如市民可選擇在較早年齡供款,以獲取更大的醫護保障;設立最短供款期,讓市民可以選擇提早退休享受保障;甚至在供款期間可同時享用醫護保障的益處;在供滿最短供款期後則不用供款,也可享用這類保障等等。假如因技術問題,政府只能提出單一及缺乏彈性的供款計劃,則也要讓市民有權選擇參加私營醫療保險代替「頤康保障計劃」。至於何時實行強制性供款計劃須視乎香港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最好參考強積金實施數年後的成效,才訂定推出計劃的時間表。
(五) 其餘建議
(1) 通過在學校、工作地方及資助社團在各地內宣傳及推廣健康教育,如多舉辦有關的講座、展覽會、攤位、嘉年華會等,旨在教育市民提高健康常識,特別是培養健康生活模式,
(2) 政府應透過提供其他資料及優惠,鼓勵不同專科的私人執業醫生在公共屋村及大型私人屋苑開設專科聯合診所,以為發展地區性的醫療護理服務奠下基礎。
(3) 申訴渠道方面,我們建議該申訴處應為一個獨立的投訴機制,而非由衛生署負責對投訴作出調查,以免會有「醫醫相衛」之虞。
(4) 在推廣中醫藥的同時,政府應為中醫師作在職及其他形式的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服務質素;同時,制定嚴謹的監管制度,以保障市民的醫護權益。此外,發展的具體細則須廣泛諮詢意見,以作仔細研究。
總結
我們認為「醫護改革諮詢文件」正確地提出對香港特區未來的醫護制度和服務的抱負及方向。然而,發展新的醫護制度需要社會的共同參與,改革必須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我們深盼衛生福利局能參考本會及廣大市民的建議,制定全面、長遠及具體的公共醫療服務發展藍圖,使香港的醫護制度能達致世界水平,不但可令市民身體健康,生活美滿,更可推動社會繁榮進步。
2001年3月15日 「醫護改革」意見書 頁5/5 |